华奥星空北京1月7日电 (记者 郝铮)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国摔跤经历了不少关键时刻,从奥运大家庭的进与出、世锦赛中国女跤的杰出表现以及里约奥运会有关项目级别的调整。所有这些,都是中国摔跤人需要面对与经历的新时期与新问题。
在2013年9月进行的世锦赛中,中国男子摔跤的最好成绩是邓志伟在自由式120公斤级比赛中获得的第五名。而在女子项目中,51公斤级孙亚楠和72公斤级张凤柳成功夺冠,许承在48公斤级收获一铜。
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中心摔跤部部长董生辉谈起过去一年中国摔跤的表现时,用“总结问题,看到希望”来概括,“世锦赛成绩的取得,说明我们年轻选手发挥较为出色,而且队伍的年龄结构比较好。经过此前七八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较好的人才体系。想要突破,没有厚实的人才群体是不行的。”
董生辉介绍,原来男女跤不少级别都是独苗,“没的挑,队员有个伤风感冒我都紧张,这个样子肯定是不行的!”
因此,为了打破这样的局限性,无论是总局,还是中心,抑或摔跤部里,对于项目发展的认识都有所提升。2013年是奥运会后的第一年,不得不说一些欧美运动员对于这一届的世锦赛重视程度并不够,所以在看到世锦赛成绩的同时,看出问题更为重要。
“我认为西方国家很厉害的一点便是,他们在临近奥运的后两年发力能力非常强。所以今年的世锦赛冠军的含金量和奥运会前一年的含金量肯定是有所不同的。”董生辉表示,特别是里约奥运会项目级别的增加,就更需要中国摔跤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国际摔跤联合会曾在上个月公布,将对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摔跤设项进行调整,保持项目总金牌数18枚不变,男子自由式和古典式各减少一个小级别,女子则增加两个项目,调整后三个分项的金牌数均为6枚。女子金牌数的增加,“对于中国摔跤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改变。”
“规则和级别变了,我们要做的工作一下子增加了。技术和战术都在规则之后,只有深刻了解规则之后,才能见效。说起级别的改变,就像举重的占旭刚一样,碰到级别调整,正好他的体重适合新级别,不用减不用调整,能发挥最大功力。而女子项目金牌数的增加,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鼓舞,也需要队伍踏实下来多做许多工作。”
董生辉介绍,“国际上的惯例是超过3%至5%的体重,就宁升勿降。对于运动员来说,要根据个人因素,由运动员和教练员共同制定参加哪一个级别,并且要利用比赛来检验结果。”而这样的过程,便是级别调整过后,给每一位运动员的机遇。
摔跤项目经历过进出奥运会的颠簸,因此摆在摔跤人面对的是对这项运动更加的热爱。在备战奥运会的同时,也更加关注项目的发展,“这两点是互相影响,成正比的,必须要承认,竞技表现得越辉煌,可能就会带动更多人来练习和从事这个项目。”
董生辉表示,从事业发展角度来说,组织青少年的比赛,组织一些训练营,加强制度法规的建设,这些都是维护摔跤项目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
“我们制订项目的长期规划实际上也是为了青少年能够更好更规范地进行摔跤运动的训练,另外,我们也很关注俱乐部方式的发展。”董生辉介绍,今年,在摔跤运动中长期的规划中,举摔柔中心摔跤部要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服务,会让专业队和优秀运动员为他们进行指导和帮助和讲解,加强培训工作,让摔跤走进学校,走进社区。
对于一个项目,从不喜欢,到喜欢,直至热爱,这是需要过程的。无论是专业性较强的训练,还是以娱乐为主的摔跤练习,都是对于这个项目的推动发展。今年中国摔跤队的主要参赛任务是亚运会和世锦赛,比赛是检验训练的最佳方式,而除去竞技,如何让更多人接触和喜欢摔跤,更是中心和协会视为己任的重中之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