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竞赛通知 >>

关于《摔跤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2013-05-20 13:27    中国摔跤协会

  举摔柔字〔2013〕89号

  关于《摔跤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

  编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训练竞训处: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要求,为促进摔跤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有序、健康发展,摔跤项目近期将启动《摔跤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为做好此项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组长:马文广

  副组长:周进强、薛炼、沈志刚

  二、《规划》编制工作小组

  组长:董生辉

  副组长:陈晓阳、彭钊、李杉、张晔

  成 员: 各省区市主管摔跤项目的中心领导

  三、《规划》编制执行小组

  组长:陈晓阳

  副组长:张霞、许小东(北京体育大学)

  成员:温宇红、李铁路、王琳、徐刚、许奎元、刘卫军、马晓祥、王利群、赵琳琳、叶梦洁、艾广阔、张国宝等(北京体育大学)

  四、《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一)摔跤项目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1. 发展现状

  (1)队伍规模

  ①全国参加本项目业余训练的人数(各地青少年业余运动员注册人数、年龄结构等)

  ②本项目在各省(区、市)布局情况

  ③开展本项目的各级各类体校数量、训练性质(体育部门独立办学/三集中、两集中、走训/体教结合等)、参加本项目训练人数

  ④各省(区、市)优秀运动队在役人数(含职业俱乐部,一、二、三线注册的队员)

  ⑤民营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青少年培训机构及活动开展情况

  (2)基础建设

  ①国家队二、三线队伍建设情况

  ②国家级(综合、单项)、省级后备人才基地建设情况

  ③国家级和省级传统校、青少年俱乐部建设情况

  ④训练营、夏令营及其他青少年活动开展情况

  ⑤本项目其他情况

  (3)竞赛组织

  ①全国青少年竞赛体制及竞赛次数、人数

  ②各省市区青少年竞赛体制及竞赛次数、人数

  ③教育和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青少年竞赛情况

  (4)运动技术水平

  ①上一奥运周期的世界大赛成绩(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三大赛成绩)

  ②参加青奥会、世界青少年单项最高水平比赛的成绩

  (5)教练员队伍

  ①高、中、初级教练员人数及分布

  ②学历和年龄结构

  ③全国、省级以上培训等情况

  (6)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

  ①现役的国际级、国家级运动健将,一、二级运动员数量

  ②青少年后备人才基本素质、水平的历史比较

  ③与国际同年龄段运动员的比较

  (备注:以上为规划必备内容,可在此基础上酌情增加。)

  2. 面临的形势

  (1)国内外形势分析

  ①全面统计和分析上一奥运周期国家队成绩情况,包括参赛规模、成绩情况等,本项目在亚洲及世界的排名情况

  ②本项目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的国际发展趋势

  ③主要对手国家的基本情况

  ④国际青少年赛制及我国参赛情况

  ⑤分析本项目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弱势、机遇和挑战

  (2)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政策制度层面的问题

  ②管理体制的问题(青少年体育训练管理体制和青少年竞赛管理体制)

  ③后备人才培养的组织保障和队伍建设问题

  ④训练理念、方法手段的问题

  ⑤体育场地设施和经费投入保障

  ⑥项目发展均衡性问题

  ⑦区县级业余训练基础问题

  ⑧可结合项目实际在其他方面查找

  (二)发展思路

  1. 指导思想

  2. 基本原则

  确定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前提:

  1)立足于运动员的全面发展,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运动项目基础训练规律;

  2)立足于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立足于提高质量效益,把加强科学训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4)立足于“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稳步推进高、中、初三级一体化的业训体系建设。

  具体内容根据国家发展竞技体育的相关政策、结合本项目工作实际提出。

  3. 战略目标

  ①包括到2024年每个奥运年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分别要实现的目标

  ②规模和数量(以当前情况为依据,确定每个奥运年将要达到的目标)

  ③质量和水平(以当前情况为依据,确定每个奥运年将要达到的目标)

  ④梯队结构和地方分布;(以当前情况为依据,确定每个奥运年将要达到的目标)

  ⑤教练员、科研人员等队伍建设(以当前情况为依据,确定每个奥运年将要达到的目标)

  ⑥每个奥运周期参加国际青少年比赛的愿望

  ⑦青少年竞赛改革目标

  ⑧本项目在青少年(或学校)中的普及程度或项目影响力

  ⑨其他指标

  (备注:以上要求具体明确的数据,可评可量)

  (三)发展任务

  1. 在开展本项目青少年体育活动方面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①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方面

  ②青少年体育活动组织方面;青少年后备人才基地(含俱乐部、传统校)建设方面

  ③省区市和国际间青少年体育交流与合作开展方面

  2. 在提高本项目后备人才培养质量效益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①科学选材方面

  ②科学训练方面(科学制定青少年训练大纲,提出完成时间)

  ③输送渠道畅通方面

  ④青少年体育竞赛制度完善方面

  3. 与教育系统的合作,推广、普及本项目所采取的措施

  (备注:以上三方面措施在规划中必须提出,结合工作实际适当调整。)

  (四)发展保障

  ①组织保障方面

  ②投入渠道建设方面

  ③体制机制创新方面(青少年竞赛管理体制、训练管理体制,评价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

  ④运动员文化教育方面

  ⑤教练员队伍建设方面

  ⑥社会化、市场化方面

  ⑦发展环境优化方面

  (备注:以上保障措施为建议措施,可根据工作实际调整)

  五、有关要求

  (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要有主管领导主抓,指定专人负责。

  (二)请各单位按以上《规划》主要内容要求提供相应材料,并于2013年6月30日前上报举摔柔中心摔跤部。

  联系方式:

  摔跤部联系人:陈晓阳、张晔

  电话:010-67021321;传真:010-67020341

  电子邮箱:陈晓阳:wrchenxiaoyang@126.com.

  张晔:gina_firenze@yahoo.com

  2013年5月20日

责任编辑: 裴超